高職院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生產一線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光榮使命,是培養大國工匠的搖籃、助力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為一所立足河南、辦學悠久的高職院校,河南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積極探索實施“分類培養、精準施教”育人模式,全力做好“鑄魂、導航、搭臺、鋪路”四篇文章,先后被評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國家級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又成功入選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河南省“雙高工程“建設院校,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鑄魂:黨建引領,立德樹人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立德樹人首先是為學生鑄魂,全面加強學生的個人品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等教育,引導他們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一是黨建引領,鑄牢信仰之魂。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相統一,構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學校榮獲“全國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二是思政教育,鑄牢思想之魂。實施“人文素養培育”工程,創新思政育人形式,打造教育教學創新團隊、示范課程、思政“金課”、“網?紅”微課,提升育人效果。學校入選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課程思政教學團隊”。三是德技并修,筑牢精神之魂。將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融為一體,開展愛業、敬業、樂業、勤業、精業“五業精神”教育,樹匠心、育匠人、鑄匠魂。廣大教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為推動學校“雙高計劃”建設和本科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動力。
導航:對接需求,全程指導
隨著高職院校擴招政策實施,高職生源日趨多元化,學生個體訴求差異較大,為讓學生盡早實現自我認知、職業認知,做到職業有方向、學習有計劃,2017年以來,學校開發實施覆蓋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的“人職匹配大數據分析系統”,架起了人職對接橋梁。一是創建“專業與職業性向測評系統”。學生一入學,就在學校指導下系統完成5個維度的162道測評題目,通過測評輸出《大學專業與職業性向評估報告》,幫助學生清晰自我認知,明確目標定位,制定職業生涯規劃。二是創建大數據畫像能力分析系統。學校動態抓取600余萬條學生大數據,挖掘天基人才網上50多萬家企業1000多萬條職業崗位數據,對照職業崗位能力清單,根據大數據測試平臺對個人測評結果,為學生出具《學生就業意向與學習導航報告》。在尊重個人意愿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科學分類,為學生推薦適合學生成長成才的個性化“專業+”發展方向,指導學生精準制定學習計劃。三是搭建“智慧化精準就業系統”。根據學生個性特點、能力優勢,借助“工作啦”就業平臺,為學生精準推薦匹配度高、更為適合的就業崗位,同時也將該學生向企業推送,實現“企業—學生”雙向精準推送。
搭臺:精準施教,助力成才
學校對接職業崗位需求,面向全校62個專業,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和職業發展潛能,圍繞“一專多能”人才培養目標,堅持“需求導向、專業引領、分類分階、精準施教”,實施“專業+X”分類精準施教,增強人才的職業適應性。一是建立分類分階育人平臺。結合學生發展需求,創設“專業+管理、專業+營銷、專業+創業、專業+創新”的4類5階育人體系,組建多元師資隊伍,開發“專業+X”項目化、模塊化課程。二是實施精準個性化培養。創新“政校企行研”多方協同育人機制,依托“雛鷹計劃“管理專班、“卓越計劃”營銷專班、創業實驗專班、創新團隊,以及大師工作室、創客工坊、興趣小組、明星社團等,培養打造“專業+X”多樣化人才,累計受益學生4萬余人,涌現了一批“管理標兵”“營銷能手”“創新達人”“創業明星”。三是多元評價持續診改。健全學生、教師、企業、社會多方評價機制,并依托大數據分析平臺,對學生入學時、學習中、就業后進行教學評價、跟蹤反饋 和質量診改。
多年來,學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為93%,受到社會廣泛好評。學校的做法和經驗在省內外30余所中高職院校得到推廣應用,產生較大影響,還先后被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教育報、河南日報等80余家媒體宣傳報道。河南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快報》進行了專題報道,副省長何金平、宋爭輝分別作出批示總結推廣。
鋪路:“三教”改革,育人創新
學校圍繞“三教“改革,大力推進“教師護路、教材鑄路、教法引路”工程,深耕內涵建設,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更加精準快速適應崗位,越來越受用人單位歡迎。一是“賦能”教師,為學生成長護路。為了讓學生學到行業企業最急需、最實用的技術技能,學校鼓勵“教師進企業”,打造了一支高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74%,入選首批高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典型案例。結合專業教學,學校每年聘請企業師傅走進學校,大力推行“師傅上講臺”,將行業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關鍵技術直接傳授給學生。二是“革 新”教材,為學生學習筑路。學校結合“互聯網+”發展趨勢,從“高、深、廣、新”四個方面入手,大膽實踐,開發使用了一批實用易學的對路教材。以“校一院一企”聯合模式進行教材建設,及時納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開發活頁式教材、工作手冊式教材、視聽教材、場景教材、云教材等,實現了教材革命。三是“激活”教法,為學生成才引路。學校將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緊密銜接,運用“講一演一練一評”教學法,廣泛釆用任務式、單元式、項目式、情境式教學,學生以作品的形式完成教學單元,將課堂打造成車間,為學生創造一個真實可感的學習場地。近年,學生通過學習培訓取得各種資格證書的比例達90%,學校在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中發揮了主力軍、主陣地作用。

河南職業技術學校園
下一步,學校將圍繞“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適應創新發展和產業變革需求,進一步彰顯育人特色,擦亮職教品牌,加快推進本科職業教育,著力打造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技能培訓高地、創新創業高地、社會服務高地,向著全國高水平職業院校目標邁進,為實現省委提出的“兩個確保”“十大戰略”提供更強勁的人才支撐。
(原文刊載于《河南教育》(高等教育)雜志2022年高等職業學校專刊)